听说古代中国人是不喝牛奶和羊奶的?这是为什么? - 知乎

adminadmin 04-28 47 阅读 0 评论

听说古代中国人是不喝牛奶和羊奶的?这是为什么? - 知乎

  不喝羊奶主要是因为不好喝,今天的羊奶也不是大众口味。但北方少数民族还是喝羊奶的。

  古代我国的牛品种主要 “黄牛”和“水牛”,至于“牦牛”只产于高原地区。其中“黄牛”还分为很多品种,比如 秦川牛、南阳牛、巫陵牛等等。古人养“黄牛”“水牛”主要是为了生产,后来养“牦牛”主要是食肉,而这些牛种都不擅长产奶。所以牛奶这种东西在古代中原地区是很稀缺的,根本无法做到普及,也只有一些权贵才有机会获取到稳定的牛奶供给。

  因为先天的生理原因,中国人至今都存在严重的乳糖酶缺乏引起的乳糖不耐受状况,这使中国人在食用乳制品,尤其是牛奶的时候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(腹泻)。加之古代的卫生条件并不理想,国人喝牛奶后不良反应可想而知。这也使牛奶无法被国人普遍接受。

  封建农奴时期绝大多数人连饭都吃不上,肉更是幻想,也就过年时候能吃一顿肉,每次王朝更迭都会死亡60%以上的人口,那种黑暗时代还想喝奶这种奢侈品啊?能活下来就已经不错了

  古人也是喝的。

  我找了找相关资料,以下均为引用:

  唐孟诜《食疗本草》有记载,当时有牛乳、羊乳、酥、酪、醍醐、乳腐等几个条目。当时,牛奶、羊奶是被当作保健品使用的。一般老年人在冬天食用比较合适。白居易有《晚起》诗,其中有句:

  融雪煎香茗,调酥煮乳麋。

  慵馋还自哂,快活亦谁知。

  酥是从牛羊乳中提炼而得的酥油。其他几种乳制品也各有制作方法,比如乳腐,这是唐代新发明的乳制品,也称乳饼,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乳腐,诸乳皆可造,今惟以牛乳者为胜尔。《臞仙神隐书》记载:造乳饼法,以牛乳一斗,绢滤入釜,煎五沸,水解之。用醋点入,如豆腐法,渐渐结成,漉出以帛裹之。用石压成,入盐,瓮底收之。

  到宋代,乳制品更为普及,《吴兴志》:大抵乡间畜牛之家,例能为酥及乳。市集上也出现售卖乳酪、滴酥、乳饼的。《都城纪胜》:如酪面,亦只后市街卖酥贺家一分,每个五百贯,以新样油饼两枚夹而食之,此北食也。

  每个五百贯,按当时米价换算,差不多8石米,换算成现在的人民币,大概是两千多元。这不是平常人家吃得起的。1178年,太上皇宋高宗体察民情,“宣索市食”,其中就有“贺四酪面”,可见为当时著名美味。

  三国时代就开始流行的樱桃蘸酪的吃饭,宋代仍然很流行。1056年春暮,梅尧臣《并日得朱表臣酪及樱桃》:

  昨日酪将熟,今朝樱可餐。

  紫莼休定价,黄鸟未衔残。

  甘滑已相美,齿牙仍尚完。

  应知消客热,远赠盎盈盘。

  从这里看,是将樱桃和奶酪一并吃的。“昨日酪将熟,今朝樱可餐”,这说的是时令。“三月末,四月初,牛羊饱草,便可做酪”。其他季节牛羊可能产奶不多,做酪便有些困难。这个时候也正好是樱桃成熟期。

  这种吃法,白居易也写过:手擘才离核,匙抄半是津。看来是现吃现制作。擘开樱桃去核,丢到乳酪汁里去,用汤匙舀着吃。

  韩滉 五牛图局部

  宋代江浙人常喝牛奶

  宋朝人不光吃奶制品,还喝牛奶。闽江学院历史学系黄清敏曾对此有过研究,她在《宋代乳奶及乳制品》一文中做过梳理。

  宋人陈直在《养老奉亲书·食治老人诸疾方》中写到:“牛乳最宜老人,平补血脉,益心,长肌肉,使人身体康强润泽,面目光悦,志不衰,故为人子者,常须供之以为常食,或为乳饼,或作断乳等,恒使恣意充足为度,此物胜肉远矣。”

  在宋人的诗文中,牛奶也常常出现,苏东坡在尝过其子苏过用山芋研制的“玉糁羹”后,用“色香味皆奇绝天”来评价,他在诗中写道:

  香似龙涎仍酽白,味如牛乳更全清;

  莫将北海金齑鲙,轻比东坡玉糁羹。

  诗写得有些夸张,但黄清敏认为,牛乳苏轼肯定是喝过的,不然不会用来作比喻。黄清敏还在文献中发现,当时江南地区喝牛奶已成为非常普遍的行为。张仲文《白獭髓》中记载:“浙间以牛乳为素食。”素,平常之意。

  杨万里在江南喝惯牛乳,回到江西吉安喝不到牛乳,赋《除夜小饮叹都下酥乳不至》诗,感叹道:雪韭霜菘酌岁除,也无牛乳也无酥。

  为了保证牛奶的质量,人们注意奶牛的选择:“牛须三岁以上,七岁以下,纯黄色者为上,余色为下。其乳牛清洁养之,洗刷饮饲须如法,用心看之。”

  但宋朝的新鲜牛奶,大概只有养牛的人家或者富贵人家才喝得上。因为新鲜牛奶极难储存。这离大规模养殖奶牛还有一段距离。有资料显示,要到1644年,也就是明朝灭亡的这一年,最早的牧牛场才在北京西华山建立。进入清朝以后,随着东西方交流的频繁,西方奶牛也陆续进入中国。

  1920年消毒牛奶大批量进入上海

  很多人都有一种刻板印象,认为西方人喝奶是他们的自古以来的传统。其实并不是这样的。

  牛奶是最完美的细菌培养基,常温下极其容易腐败变质,长期以来只能现挤现喝,不能保存运输。欧洲因喝生牛奶或吃乳制品而染结核病的人不计其数。直到18世纪末期的欧洲,牛奶的饮用也并不普及。以那时代伦敦为例,有的人会牵着奶牛沿街行走,现挤现卖,人们还可以从每天等候在圣詹姆斯公园门口的八头奶牛(夏天会减到四头)处买到新鲜牛奶。

  现代化的牛奶作为大众化食品,是现代化的工业制造的复杂产品。1865年,法国化学家路易·巴斯德发现给新鲜液态食品加热能杀死其中的有害微生物,处理后保质期更长,便用它来加工牛奶,这就是“巴氏杀菌法”,“消毒牛奶”自此诞生,世界人们普遍采用。

  中国使用这种方法杀菌要到1900年。当时在上海的法国驻军利用现有的牛奶房,开始售卖牛奶,引进了“巴氏杀菌法”。1920年利用“巴氏杀菌法”制作的牛奶在上海大批量进入市场。1923年,我国最早的牛奶业同业工会“上海牛奶业同业会”成立。

  若以1920年为界,那么中国人喝上现代化的牛奶比西方人不过晚了50多年。

  当然,在民国,普通人家还是喝不上牛奶。牛奶的普及还是1949年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。到现在,牛奶更为普及,它成了中国人特别是老年人早餐中的重要选项。

  资料来源:

  宋代乳奶及乳制品 黄清敏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

  牛奶的近代性:以营养和卫生为中心的思考 王凤展 余新忠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第十六卷(下)

  牛奶包装史话 邵国良 上海包装2014.4

  中国食料史 俞为洁 上海古籍出版社

  潘金莲的发型 孟晖 江苏人民出版社

  题主怕不是历史没学好,我这三线城市,一小袋牛奶三块钱,有的是人喝,古代穷人哪来的3块钱牛奶,他喝得起吗。

The End

文章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在内)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绘子鹤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
本文作者:admin本文链接:https://huizihe.com/post/2003.html

上一篇 下一篇

相关阅读

发表评论

访客 访客
快捷回复: 表情: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47人围观)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